彭富春教授作“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10-08
2015年9月29日晚,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彭富春教授在院大报告厅为师生作了题为《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彭教授结合在德国的求学经历,讲述了自己与国学的缘分、感情,介绍了自己对国学的研究计划。他对“国学”一词进行了阐释,在他看来,“国学”不同于中国学,而是指中国古典人文学中的中国智慧学,尤以儒道禅三家的智慧学说为主。
接下来,彭教授从五个层次论述了“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这一主题。首先,彭教授阐释了他对“当代”和“全球”的理解。他认为,当代的三大特点是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全球”具体指作为文化与文明的东方与西方。他认为,在面对上述三大主义,且中西文化处于对抗与融合这样一种状态的情况下,中国的智慧一定要立足于当代,并且既要从中国看世界,也要从世界看中国。彭教授区分了当下国学热的几种形态。他在批评商业性的国学、政治性的国学、宗教性的国学、表演性的国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性的国学”,即在扎实的学术功底、语言文字功底的基础上对国学智慧的身心合一的探索。他认为,我校国学院现在所从事的应当是这种思想性的国学研究。
彭教授进一步指出,我们对国学应有的研究态度可以用 “承认、批判、继承、借鉴、创新”这五个词来总结。所谓承认,是指对近百年来的国学热以及对儒道禅的现实存在的双重承认;所谓批判,是康德意义上的批判,即通过区分找到国学的边界,对国学中的内容做一个追求真理的探究;所谓继承,是指继承国学中有真理性的内容;所谓借鉴,是指对从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直到后现代的西方智慧的借鉴;所谓创新,是指以儒道禅的智慧应对当下现实的返本开新。
中国智慧的核心是什么呢?彭教授介绍,他所认为的中国智慧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儒道禅的智慧。儒家的仁爱之道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进而推扩到爱天下,所关注的主要是人道,是社会;道家强调天地自然,是自然之道,关注自然;禅宗则返还到人的心灵。这三者都是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欲”“技”“道”这三个层面。
在此基础上,彭教授提出了中国智慧的当代意义。他指出,新的中国智慧就是“天人共生”。他认为,面对天人相分的现实,“天人共生”强调天与人互不为主人或者奴隶,而是伙伴关系,天与人共生共荣;由此引申出“人我共生”,即人与人之间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平等的,也应当抛去主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身心交融。彭教授认为,这种天人共生的新智慧可以克服当代社会虚无主义、技术主义、享乐主义的问题。
最后,彭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期望。他期望同学们爱智慧,爱伟大的中国智慧。他认为,同学们一旦把身心奉献给了国学智慧,国学智慧就会反过来回馈同学们。
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04/04/2015-10-10/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