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美道德哲学”工作坊在我院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2-16
本网讯(通讯员 庞春华)2019年12月7日至12月8日,“当代英美道德哲学”学术工作坊在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振华楼哲学学院B301会议室召开。本次工作坊由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当代英美道德哲学研究团队主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等近2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学术工作坊共有3个主题,共14场报告。
第一场于7日上午进行,主题为讨论华东师范大学葛四友老师著作《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由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陈晓旭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葛四友老师首先报告了义务论正义理论的动机困境,他指出义务论正义理论由于某种绝对的成分,无法容纳人性动机的约束。葛老师主张由于有限的利他心这一现实人性,分配正义有基于利他心人道动机(人们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基于公平动机(人们的所得与贡献应该大致匹配),且这些动机呈现正态分布。上海财经大学张途老师指出,书中“分配正义”“道德直觉”“动机能力”“德性”“公平”等概念需要进一步澄清,并指出其中对罗尔斯理论关于动机、基本善和差别原则的批评不宽容,这些批评的成立需要进一步论证。华东师范大学徐峰老师指出本书对于罗尔斯理论的几点误读,并主张罗尔斯不是标准的运气平等主义者,也并非不接受自我所有权,且从自我有所有权不能突出财产所有权。华东师范大学惠春寿老师认为,后果论要求不偏不倚,而书中提出的人道情感要求有偏袒,后果论难以将人道情感作为道德情感,此外,人道情感预设了人格同一性原则,后者与罗尔斯的人际分离相关,后果论因此重新面临人际分离的挑战。南京大学陈肖生老师指出,本书用人道与公平来约束后果论,解决了传统后果论的困难,但同时引出了新的困难:后果论与人道和公平有何内在联系?华中科技大学叶金州老师认为,本书仅介绍了平等理论的不足,但并未提出关于平等自身的证成;此外,书中对于罗尔斯反应得理论的批评不彻底,因为通过接受特定的政治框架可以回避应得理论。
第二场于7日下午进行,主题为“讨论道德平等和政治平等”,由上海财经大学张途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张容南老师介绍并对比了康德、努斯鲍姆及先秦儒家三者的尊严观,最后主张辩护一种具有普遍性维度、脆弱性维度以及成就性维度的尊严观。上海交通大学武云老师主张在元伦理层面,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二分不成立,并指出一种正当的贤能政制(right meritocracy)必须建基于在墨家“不亏害(no harming)”原则。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李勇老师解读了儒家不平等观念在道德和政治层面的意义,并指出儒家贤能政治中,从道德不平等推导政治不平等的论证是不成功的。会上大家就中西视野下的尊严观念、平等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第三场于8日上午进行,继续探讨葛四友教授著作《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张容南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葛四友老师介绍了哈萨伊的理性选择论证、黑尔的语言论证和卡根的间接论证来说明后果论的自身证成;在说明后果论动机方面,葛老师指出一种平衡必需品领域产生的理由和由互利性领域产生的理由的混合理论,并主张把来自于现实人性的人道动机与公平动机作为约束纳入后果论。南开大学曹钦老师指出,书中提出的人道与公平这两个标准把握住了大多数人在分配正义上的直觉,但由于人道和公平本身的含义非常宽泛,借此难以完成具体的理论建构。上海师范大学骆意中老师认为,此书方法论上只回应批评,但未论证后果论本身;在具体内容上,对于三种人性论的冲突是预设的而非论证的,书中对于情谊与偏爱(partiality)的论述是自我溃败的(self-defeating),此外本书主张个人同一性与分配正义无关,但这未必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田洁老师指出,后果论与义务论都面临着动机上的困境,此书主张一个更好版本的后果论能够成为行为的动机,但未论证人们要接受更好版本的后果论。中山大学朱佳峰老师指出,对边界约束、对人际间的道德义务,后果论的证成是失败的,但义务论也未能给出完整说明;此外,边界约束包括独立性和优先性主张,行动者相关价值只能说明独立性约束,优先性主张似留待后果论解决。
在三场学术工作坊讨论中,葛四友老师对于各位学者针对其著作的批评建议作出了回应,各位学者也围绕着14场报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热烈且深入的讨论。整个工作坊给旁听的学生和老师留下了硝烟漫天、紧张刺激的鲜活记忆。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