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百年中国话语构建”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与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跨学科论坛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3-29

本网讯(通讯员 薛念鹏)2021年3月27-28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百年中国话语构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与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跨学科论坛在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和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单位的9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就论坛主题展开了跨学科学术交流和深入研讨。

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赵士发教授作为论坛创办人与开幕式主持人,介绍了论坛的创立和举办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是跨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理论,二者的结合是当代世界符号化与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届论坛主要联系党的百年历史讨论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问题;与会学者来自哲学、符号学、新闻传播学、文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代表学校致开幕辞,指出新冠疫情之后的2021年,珞珈山迎来了“樱花节医护专场”和学术会议的春天;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符号跨学科论坛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还在致力于构建每一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使分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全面展开,共同致力于科学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党委龙滔书记代表学院感谢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提出要将哲学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重要平台。

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汪信砚教授在开幕式上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做了主题报告,指出要在中国话语背景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形式、新哲学传统、中国道路新探索和新范式等几个维度深刻诠释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

论坛共设置五场大会发言和三场分组讨论。大会发言中,94岁高龄朱传棨教授深情地讲述了李达和王会悟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勉励后辈学人弘扬红船精神与传承先贤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中央党校薛广州教授分析了中国话语建构的基础和逻辑在于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雨辰教授讨论了生态共同体话语与生态文明理论建构的伦理学路径与历史唯物主义路径,杭州师范大学施旭教授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研究应注意符号使用主体、符号文化系统和方法论等的研究,要规避符号泛化等倾向;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的算法控制问题,中山大学郭冰茹教授从具体文学文本角度讨论了“中国故事”讲述中的话语建设,北京大学刘军教授则分析了欧洲古典浪漫主义思潮对马克思经典文本话语的影响;清华大学夏莹教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政治哲学的主张,华中科技大学王晓升教授则对概念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学者们在论坛报告交流的过程中,还聚焦了与信息技术革命紧密相关的“意识形态与话术控制”“符号中的专业编码是否具有社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前沿话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在分组讨论中,一些青年学者与研究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会专家教授们与他们进行了交流。

大会闭幕式上,武汉理工大学邓喜道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世珍副教授与中南大学刘临达老师分别汇报了各小组讨论情况,赵士发教授对大会作了全面总结。在此次的跨学科论坛交流中,学者们分享了最新的学术成果,拓宽了研究视野,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理论框架和未来研究路径,为第四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跨学科论坛奠定了基础。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