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汤明洁老师来我院举办“福柯与现代文明批判” 系列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4-28
本网讯(通讯员刘旭)2021年4月22-24日,应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明洁老师来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举办“福柯与现代文明批判”三场系列讲座,据悉该讲座是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青年学人系列讲座”的活动之一。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是“麻风、鼠疫与天花——权力技术中的鄙民主体性”,本场讲座由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主持,中国哲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多位老师与学生参加了本场讲座。汤老师第一场讲座用医学史上麻风、鼠疫、天花三种大流行病的控制手段来解释福柯的权力技术分析,即法律机制以麻风的控制手段驱逐和排斥为特征,规训机制以鼠疫的控制手段分隔和监视为特征,安全机制以天花的控制手段自身免疫和预防为特征。在这三种权力机制中都存在有关鄙民(plèbe)的主体性构造,汤老师认为,鄙民可分为无产阶级化的底层和非无产阶级化的底层,后者又分为边缘人和工具人,鄙民不同于国家意识形态构造的人民,尤其是边缘人具有应具体事件而生的反抗性,多变不可招安。汤老师在讲座最后谈到,福柯哲学并不提供问题的答案,恰恰相反,他反对任何标准答案,而是批判性的思考。
第二场讲座的主题是“《词与物》前传——《雷蒙·鲁塞尔》的语言与认知批判”,本场讲座由中国哲学教研室廖璨璨副教授主持,中国哲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多位老师与学生参加了本场讲座。汤老师本场讲座以自己近期正在翻译的福柯《雷蒙·鲁塞尔》为讲座主题。汤老师认为,《词与物》(1966)通过比照16世纪、17-18世纪以及19世纪以来的认知型:“相共(ressemblance)”“表征(représentation)”和“意指(signification)”,呈现出现代知识构型中同一性语言用法所包含的相对于“客观”现实的根本退出。而这一点,在福柯《雷蒙·鲁塞尔》(1963)中,就已经从对鲁塞尔极端语言游戏的分析中展现出来了。鲁塞尔诗意生产的“手法(procédé)”直接介入语词能指材料,并在所指秩序中先于并支配语词的虚构布局,通过自我加强,这种手法表明没有作为初级语言之镜像真相的二级语言,语言的真相已经由语言完全把握在其本身之中,也就是把握在其无限的増衍之中。这就是福柯所谓“语言的存在论缝隙”:“一个诞生重复的昏暗机器,并由此挖出一个吞没存在的空无,在那里,语词加速追逐事物,而语言则朝着这中心的缺席无限坍塌。”
第三场讲座的主题是“我思的怀疑灰度与肉体的供认剥夺”,本场讲座由中国哲学教研室刘沁老师主持。汤老师本场讲座以福柯在《疯狂史》(1961)中将“笛卡尔时刻”定义为构成古典时期开端的一系列事件开篇,重新思考笛卡尔的著名论断“但是,什么?那是些疯子”。而即使抛开被认为是外部考量的社会历史事件,从《指导心灵的原则》(1628)、《谈谈方法》(1637)、《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到《哲学原理》(1644),笛卡尔的怀疑方法都有着较大的灰度变化。如果再考虑笛卡尔本人也承认他“每天只有几小时”用于科学思考,“每年只有几小时”用于形而上学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笛卡尔时刻”实际上是从epimeleia heautou(关照自身)转变到gnôthi seauton(认识你自己)的“柏拉图时刻”的一个现代重现,其中呈现了同一个问题:使主体进入真理的条件还能够拯救主体吗?基督教的苦行和忏悔制度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强大注脚和证伪。
汤明洁老师的三场系列讲座从福柯的视角对现代文明展开了深入的反思与批判,且对权力、语言、主体这三个与现代性紧密相关的概念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剖析与解读,引起了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师生的热烈反响和共鸣。
(图片:刘旭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