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与哲学范式的转换——万俊人、谢地坤二位教授在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的哲学对谈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11-07

2017年11月4日晚上6:50-9:00,我院邀请到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谢地坤教授在南楼大报告厅展开哲学对谈,主题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与哲学范式的转换。对谈由院长吴根友教授主持。

吴院长首先向与会听众介绍了万俊人、谢地坤二位教授的基本情况,并表示欢迎。谢地坤教授针对本次主题,首先展开对谈。谢教授以2018年将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为契机,指出当今中国的哲学所面临的的三个面向。其一,哲学始终面对共同问题。谢教授认为,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是哲学思考的大问题。在当今哲学的版图中,西方哲学占据着主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非主流哲学的发展将成为必然,具体特殊的民族问题变成普遍性问题。然而,拉美哲学、非洲哲学等没有受到国人的重视,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答,如民族运动的崛起,对民主、自由、独立等现代化模式的思考,也能给予我们启迪。非主流哲学的发展也证实了黑格尔的观点:哲学是时代的精神,是正在思维的、不断发展的。因而哲学使人类不断思考世界范围的问题,无论是欧洲、拉美、非洲还是中国的哲学。其二,当代世界发展的景象。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任何一个学派可以控制世界几百年,哲学的多元化发展明显,问题意识更加突出,较少有人构造庞大的体系,而是探讨具体的问题,康德、黑格尔的时代已经过去;二是当代哲学家更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量子物理学对暗物质的论述、生命科学对人的心理结构、动态的影响等都极大地影响着哲学的视野;三是哲学的专门化发展,哲学家不再具有规范功能,而是判定功能,哲学要与具体学科结合,为某个方面描述、解决问题。其三,中国哲学的范式转换。谢教授指出,范式的转换是因为固有范式出现困难,不能发生作用,从而产生范式革命。谢教授根据他所提出的当今世界的面临的巨变,强调了范式转换对中国的哲学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如果不去思考范式的转换和变革,那么中国的哲学就无法对物质世界提供理论前瞻,而哲学自身也会出问题。最后,谢教授总结道,我们的文化发展没有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当今的哲学需要范式转换,与过去思想分离。这种转变要从民族视阈转向到世界视阈。

随后,万俊人教授展开对谈。万教授首先总结谢地坤教授的谈话,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当今世界哲学版图已经丰富化,一是世界哲学版图的变化使得我们确认当代哲学面临着哲学知识范式的变化。万教授反思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问题,如如何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哲学范式的转换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刻画我们的时代?在中国有了不同身份、位置后,哲学范式的转化对正在发生的中国的哲学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准备?万教授描述了我们时代的几个基本事实。一是经济全球化,万教授指出,吊诡的是,一方面世界的经济相互依存、渗透越来越充分,另一方面世界的分裂化加剧,民族国家越来越多。二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万教授分别例举了大数据、智能机器人、量子纠缠和人类透明化等事实,分析这些变化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这说明,我们的时代无法继续用既有的眼光去描绘、把握,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时代发展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与我们的哲学固有范式无法进行解释的矛盾。万教授指出,在当今社会中,古老的正义诉求在今天凸显愈加明显,物质文明越来越充分,但不正义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全球化与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同时发展。整个社会呈现暧昧甚于清晰的特点,因而转型也很难预测。

吴根友院长总结了二位教授的对谈,他指出,谢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哲学知识的新版图,其中非主流哲学如非洲哲学、拉美哲学应当受到重视;万教授则从知识版图的变化对哲学版图的影响的角度,为我们指明当今哲学发展面临既清晰又暧昧的矛盾困境,哲学范式既在变化,又不清楚如何变化的境地。

对谈后,现场气氛热烈,听众分别就文科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与幸福和爱的文化、文学与哲学的发展关系、中国哲学与马克思哲学、西方文化的荒诞感等问题,与二位教授展开互动。互动后,对谈在现场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