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张锦青教授来我院作报告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4-10
本网讯(通讯员:牛尧、刘旭)2019年4月3日—4月4日,应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苏德超教授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任张锦青教授在我院B214报告厅开展系列讲座活动。此次讲座共分为两场,我院苏德超教授、潘磊副教授、郑泽绵副教授、Samuel Kahn副教授以及3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第一场讲座主题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形而上学”(The Metaphysics of Wittgenstein’s Tractatus),由外国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潘磊老师主持。
张锦青教授
张锦青教授指出逻辑哲学论式本体论(Tractarian ontology)来自维特根斯坦对赫兹(Heinrich Hertz)的一个洞见的普遍化,并讨论了该普遍化的若干推论。他认为,赫兹关于任何物理理论语言的重要洞见最终可以被表述为:一个充足的(adequate)物理理论语言是对物理世界的完备描述。并且,维特根斯坦对这一洞见进行了普遍化,将其运用于普遍的语言情形之上。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观点有一个直接推论:可能建立一个充足的符号系统,该系统显示出(showing)世界可以被该充足系统中的命题完备地描述。
张教授还指出,我们可以从维特根斯坦对赫兹洞见的普遍化中得出五个推论。第一个推论是,可能存在不同的不可辨识物(indiscernibles)。第二个推论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对逻辑哲学论式世界的完备描述。从第二个推论可以得出第三个推论,即客体(objects)的跨世界个体化(transworld individuation)是不可能的。第四,逻辑哲学论式的客体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也就是一种量子统计。第五,通过将量子粒子视为逻辑哲学论式的客体,逻辑哲学论式本体论提出了一种标记量子粒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点也许会对是否将量子粒子视为个体(individuals)这样一个谜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第二场讲座4月4日下午3:00开始,讲座主题是“对约翰·希克神正论的庄子式批判”,本场讲座由中国哲学教研室郑泽绵副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张锦青教授说到,约翰·希克(John Hick,1922-2012)曾经提出了一个圣依勒内(St. Irenaeus,c.130-202)式的神正论,亦可称为灵魂塑造神正论。这样的神正论在面对恶的问题上坚持捍卫神的全知、全能、全善,并且认为,创世过程的终结是人类向神之子的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采用一种依赖于邪恶的、灵魂塑造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这样一个世界,其中必须有邪恶和痛苦和依赖于邪恶的价值观。这样的一个世界可以被称为“圣依勒内的世界”。希克认为,真实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圣依勒内式的世界。在此基础上,灵魂塑造神正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创造了一个没有阻止邪恶的存在的圣依勒内式的世界,但因为目的是如此宝贵,其在道德上依然是正当的,且并没有与他的全善相冲突。
对此,张教授创造性地引用了庄子著名的说法:“泉涸,魚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可见,庄子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其中一个世界里,有邪恶和痛苦的例子,以及依赖于邪恶的价值观,包括鱼对彼此的爱和关怀,这是一个圣依勒内式的世界;另一个世界是一个没有任何邪恶和依赖于邪恶价值的世界,但它有不依赖于邪恶而独立存在的价值,包括鱼在彼此的“遗忘”中获得的价值,同时用“道”转化自己,我们可以将此称之为“庄子式的世界”。其实,“庄子式的世界”可以定义为一个没有邪恶和依赖于邪恶的价值、但有不依赖于邪恶而独立存在的价值的世界。根据这一定义,“庄子式的世界”不必是文章中庄子所描述的世界,尽管后者当然是“庄子式的世界”。这样等于说“庄子式的世界”比“圣依勒内式的世界”好。
张教授说,我们不必接受庄子的所有看法,只需指出“庄子式的世界”至少在形而上学上是可能的,庄子的论点,以及其他相关的论点,对于“庄子式的世界”的形而上学可能性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张教授用庄子的世界观和庄子的相关观点来反对希克的灵魂塑造学说,其主要论点是:希克负有责任去证明“庄子式的世界”在形而上学上是不可能的,或者证明,现实世界作为一个“圣依勒内式的世界”,比任何“庄子式的世界”都要好。然而,在他的灵魂塑造神正论中,没有任何资源可以提供任何这样的论证。据此,张锦青教授认为希克至少没有成功地论证,也没有合理地建立他的灵魂塑造神正论。
讲座最后,张锦青教授与现场的研究生就讲座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互动,如在信仰内外不同情境中的约翰·希克的神正论。
此次学术交流氛围浓烈,与会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大家表达了希望张锦青教授能够再次来到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的愿望。
(图片提供:刘旭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