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愿法书院院长胡春依博士来我院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9-16
本网讯(通讯员:杨永涛 张旭)2019年9月9日下午,应国学院郭齐勇院长的邀请,新澳网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哲学博士、马来西亚富贵爱心基金会秘书长、马来西亚愿法书院院长胡春依,在哲学学院B214会议室,做了题为“马来西亚儒家思想的家庭化运动与文化传承——兼谈马来西亚土生华人的现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谢远笋老师主持。国学院副院长孙劲松老师、哲学学院文碧芳老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欧阳祯人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聆听了讲座。
胡春依博士是马来西亚儒家文化研究与普及的参与者,她在讲座中对马来西亚的读经教育做了梳理与反思。她认为,读经运动是知行合一的儒学传承,是重塑华人群体的身份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侨居马来西亚的海外中国人文化忧患的自发行动。胡博士用马来西亚华小“小状元经典诵读评鉴会”活动的实例,说明读经能够弥补体制教育的不足,能够在文化传承中实现生活与经典智慧的密切配合、学院化与家庭化经典传承的殊途同归、做学问与做人的双向统合。
胡博士介绍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她指出,现在所指的 “华人”,是指19世纪中叶以后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谋取生计的“新客”,他们有别于“土生华人”。“土生华人”是指自汉代至宋明迁来马来西亚定居的华人的后裔,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新客”,又异于当地本土文化,他们有独特的语言与生活习俗。她援引登嘉楼华人的历史文献与调查资料,指出当下“土生华人”的文化身份愈来愈模糊。他还检视了峇峇(Baba)与娘惹(Nonya)作为“土生华人”中“南洋贵族”的独特地位,分析了他们中西结合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
胡博士分析了当下马来西亚政府华文的教育政策。她认为,在马来西亚多元社会中,如何确立自身的文化认同、如何让中华文化得以延续,这对“新客”华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她总结了马来西亚华社的五大举措:华人小学学习《弟子规》、华小利用上课时间读“四书”、全日制的读经幼儿园、民间自发的亲子读经班、孝亲敬亲实践运动。她强调,马来西亚华社对儒家思想的期望,主要着眼于家庭伦理的巩固与孩子良善道德人格的培养,以此确保中华文化能够扎根,并得到传承与发展。
在总结互动环节,谢远笋老师从自身访学经历谈起,指出提倡儒学不能止于“为人之学”,提倡传统文化不应将它与现代价值对立起来,传统保存好不好是与现代文化繁荣不繁荣密切相关的。在交流环节,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关于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地位、华文基础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胡春依博士较好的回应。
胡博士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系统地阐述了马来西亚儒家文化的历史传承及发展现状,并通过大量案例、图片、视频等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解说,让我们对海外华人的儒家文化传承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胡博士整场讲座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她深入浅出的分析,幽默大方、温文尔雅的讲演以及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令在场师生受益良多。
(图片: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