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管理大学Angela Leung教授来我院举行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1-27

本网讯(通讯员 魏心妮)2019年11月25日晚,新加坡管理大学心理学系Angela Leung教授在哲学学院B107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Cosmopolitan Orientation and Pro-cultural account Engagements: An integrative socio-cultural account of pro-environmentalism”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心理系谢天副教授主持。心理学系严瑜教授、胡军生副教授、张春妹副教授以及院系6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她从四个方面详细地报告了世界主公民义取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并在讲演现场与我院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首先,Angela Leung教授从全球化和文化混搭出发,讲述了选取这个主题研究的原因,并比较了全球化和世界主义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她通过回顾以往研究指出,全球化或者文化混搭是发生在个体之外的;而世界公民主义是由内而外发生的,是内发的全球化,两者实则是不同的。世界公民主义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它是新的,是观念、行为、价值观的集合体,也是一种人格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亲近全球、多元文化接受性,是世界主义公民典型的三个特征。由于当前没有相应的工具可用,因而很需要编制一个量表来测量不同文化中人们的世界公民主义倾向。经过文献回顾和总结,以及最后的验证,形成了一个由15个题项的量表。

接着,Angela Leung教授分享了世界公民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的相关研究。她指出,作为有知识的世界公民,世界公民主义会强化个人的全球化意识,帮助个体转换看待环境问题的视角。从道德情感角度来看,世界公民会表现出对环境问题的强烈的关注。因而,世界公民主义取向可能通过两条路径来影响环境保护主义行为:一条路径是认知同路,个体渴望获取更多关于环境的知识;另一条路径是情感角度,个体可以亲近自然以此增加环境保护的参与度。

在探究了世界公民主义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之后,Angela Leung教授又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为什么世界公民主义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主义。通过选取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她发现,多元文化体验有利于提高个体获取环境知识的接受性和与自然的联结,从而提高个体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性。

讲座中,Angela Leung教授整合了世界公民主义、社会流动性、群体阶层与不平等性以及环境保护意向之间的相关研究,最后发现,世界公民主义取向从理论层面和研究层面都证实了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相比于其他两个因素,世界公民主义取向是最能稳定预测个体的环境保护行为的。她还指出,这可能是因为世界公民主义取向的个体,他们的集体责任意识比较强,人类身份认同感高,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接受性比较高。

最后在讨论互动环节中,我院心理学师生就世界公民主义量表的本土化问题与主讲Angela Leung教授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